- 大數據的研究與發展有什么意義 2020-05-26
- 什么是 IOT,物聯網的本質究竟是什么 2020-05-26
- 金蝶戰略投資薪人薪事 進入HR云服務市場 2020-05-26
- 財務解決方案 2020-05-26
- 供應鏈解決方案 2020-05-26
文章出處:常見問題 網責任編輯: 金蝶軟件 發表時間:2020-05-26
我們平時經常聽到 IOT 這個詞,它實際上是( Internet of things )的縮寫,即“萬物相連的互聯網”,一些媒體把它翻譯成“物聯網”,這個翻譯其實不準確,因為它不只是物和物的聯網,而是所有東西的聯網。
那物聯網和互聯網的區別在哪呢?我們還是從聯網對象的本質著手分析。
第一代互聯網從本質上講是計算機和計算機的聯網。從一開始,它就是遠程終端和超級計算中心之間的聯網,后來演化成個人的電腦通過服務器彼此相連。每一個使用互聯網的人,身份只有通過賬號加上IP地址來確認,或者說人是通過互聯網間接相連的。
第二代互聯網的本質是人和人的相連。從形式上講,聯網的設備由PC變成了智能手機,但每個人要找的不是對方某個手機,而是要找對方那個人。當你見到一個新的朋友,提出要掃一下微信二維碼時,不是為了讓你的手機能夠連接上對方那臺手機,是要隨時找那個人。
這樣除了帶來便利性,還帶來兩個結果。其一是網絡上的人和真實的人基本上是一致的,而不至于像PC互聯網時代,QQ后面的人不一定是誰。這種一致性使得移動支付成為了可能,因為這種支付方式必須確認真實身份,而移動互聯網綁定的都是真實的人。
其二是網上的行為和線下的生活融合。今天,打車,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電子商務,人的定位,都和它有關。因此,以移動互聯網為特征的第二代互聯網在連接人的方面進了一大步。
第三代互聯網是萬物互聯。從連接的對象看,加入了各種東西,包括帶有可跟蹤設備的智能物件,但從連接的本質上看,是由孤立的、不連續的連接,變成可以全程跟蹤的、任何時刻的連接。而在這些連接中,人依然是一個中心,雖然不再是唯一的中心。
今天任何一架商用客機的發動機,里面都有一千多個傳感器,對發動機的各種工作情況,包括外部條件,比如空氣的溫度和濕度,都進行隨時的監控,每次飛行產生的數據都有好幾百G,比如波音787飛機每次起降產生500GB的數據。這樣一來,一旦發動機有了小的故障,都能及時發現并且定位問題所在。
類似地,特斯拉汽車里面有幾百個傳感器監控汽車運行的情況,并進行行車記錄,包括司機有沒有好好扶把,是不是在打手機等細節。特斯拉汽車一旦出現問題,廠家可以馬上定位問題的原因,而不需要像其他汽車維修中心那樣先花一兩個小時找原因,甚至半天找不到原因。
從上面三個例子可以看出,萬物互聯遠不是簡單地用某個智能設備控制一下家里的智能家電,或者通過手環等可穿戴式設備把心跳、睡眠情況等信息輸入到手機中那么簡單,甚至要超出帶有機器學習功能的智能空調、智能照明等IoT的應用。它具有全時段跟蹤每一個細節的特點,因此會導致跟蹤經濟的產生。
到目前為止,萬物互聯對人身體狀況的監控、跟蹤才剛剛開始。2012年,Google推出一款能夠監控血糖的隱形眼鏡,其實就是對人身體簡單的監控。今天的心臟起搏器,也一直在監控人心臟的搏動以及導致搏動變化的身體變化。
到目前為止,這些都是針對少數特定人群的,對于大部分人,我們身體中沒有任何監控,以至于身體出現異常,比如疾病,我們有時很難診斷。
今天,我們一方面對汽車、飛機,甚至家電有深入到細節的監控和跟蹤,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和修理,但是對我們自身的新陳代謝卻沒有,以至于對生病的“先兆”并不敏感,許多人得了癌癥,等發現的時候往往已經是晚期了。
概括來講,萬物互聯從兩個維度擴展了互聯網,一個是時間維度,從我們過去斷斷續續的連接,變成全時段的跟蹤;另一個是空間維度,將我們能夠想象到的各種物品連到網絡中。這樣一來互聯網的規模就大了。IoT絕不是說,過去有個互聯網,今天再來一個把東西(things,或者說是物)連在一起的網絡。